时间:2023/2/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徐建国徐健通讯员蔚奇峰文/摄

钱江晚报联合浙金中心推出“一带一路浙商在行动”,第三站走进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

勇闯非洲的浙商们,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非洲,贫穷、狂野、奔放,估计会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蹦闪出来。

而对于到过非洲人来说,“机遇”或许才是他们的关键词——这里是经商、创业的热土,是希望的田野。用一个浙商的话来讲,感觉在非洲,做什么都能赚钱,而且自然风光又好,简直就是“天堂”。

在津巴布韦走访时的视频片段:

钱江晚报联合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推出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采访活动,第三站就选择了非洲。考察组成员走进了埃塞俄比亚和津巴韦布,在这两个国家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国元素和中国情结。埃塞俄比亚的“Copy China”、津巴布韦的“Look East”,似乎是他们官方到民间的普遍共识。

浙金中心考察团到访津巴布韦投资局:

我们实地探访了浙商在埃塞俄比亚和津巴韦布投资的项目和企业。从他们的描述中,感受印象中完全不一样非洲,以及这里的无限商机和发展空间。

当年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勇闯非洲浙商们,通过多年艰苦创业,如今已经在非洲大地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而他们所显现出的正效应,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浙商加入到这支队伍中。

中途辍学的小伙,非洲办起服装厂

6月的埃塞俄比亚,凉爽宜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白天气温也就10多度。在这座城市里,目之所及,很多都跟中国有关,比如雄伟的建筑、城市轻轨以及路上跑的大巴等。东方工业园,位于亚的斯亚贝巴的东南角,距离市中心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这个工业园里,入驻的大多是中国人开办的企业。老家浙江丽水的邹海波,在这里有一家服装厂,以批发生意为主。

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当我们走进他的工厂,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邹海波不时凑过去,用当地土语跟黑人员工交流点什么。“刚接到2万件的T恤订单,客户那边催的紧,明天就要交货了。”他笑着说。

邹海波年纪并不大,今年才31岁,不过他在埃塞俄比亚打拼却已有10个年头了。他说,父母以前是在义乌小商品城做服装贸易的,自己也经常过去帮忙。在他们的客户中,有一个埃塞俄比亚人,跟他交情不错。年,他考进了杭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感觉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第二年就没再读了。”在黑人朋友的介绍下,年,他就去了埃塞俄比亚考察,并留在当地做起了服装贸易。

“后来有点积蓄后,就决定办厂了,因为这里各方面的条件确实比较诱人。”邹海波说,现在这家工厂能享受5年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工成本相当便宜。“普通黑人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大致在60到80美元左右。”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他赶紧又接了一句,“这个工种,这样的薪资水平在当地不算低了。”

邹海波的服装厂:

邹海波的服装厂目前有中国员工40人,埃塞俄比亚当地员工近千人。生产的服装有多个品种,冠以“海波”品牌,在当地卖得相当好。“本地加出口年销量在1到2亿人民币。”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邹海波把家里人都接到埃塞俄比亚。他曾经在义乌给父亲打工,如今父成了他的助手,帮忙打点生意。而他的小孩也干脆进了当地的国际学校念幼儿园。

趁势而上,邹海波正准备扩大生产。他把我们带到了工业区里一个在建厂房参观。“就快建好了,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邹海波说,原先的厂房是我们租的,这块地是他自己买的。“比原先的厂房大很多,等建好后,生产规模至少可以再扩大三分之一,员工增加到人左右。”

邹海波正在造的工厂:

房地产商到非洲做纸业,看中竞争小市场大

原木纸业,也是浙商在埃塞俄比亚办的一家企业,老板是浙江金华人。当在厂区大门里,看到这几个中文大字,顿时有种并未身处异国他乡的恍惚感。

原木纸业厂:

这家公司进入非洲的时间并不长,但从考察到落实项目到开工,却非常快。公司总经理金康说,年10月,董事长带人过来考察,12月份就拿了土地,然后去年3月动工,今年4月份开机生产了。一期投资了1个亿,组建了一条日产35吨的生产线。“这么坚决、快速的推进项目落地,主要还是认为市场前景好。”工厂以机械化操作为主,员工倒不算多,中国员工加埃塞俄比亚当地员工,也就多人。

在工厂的一角,10多名员工正在包装已经生产好的纸巾。看我们走过去,他们非常友善的朝我们点点头。在生产车间,金康边走边介绍说,这整套造纸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是当前最先进的。不过,让我们感到诧异的是,董事长和金康的本业都不是造纸的,而是在国内做房地产的。

原木纸业成品纸:

“这跨界跨的有点大啊?胆子真够可以。”我们脱口而出。

“是的,是的,要是在国内,我们肯定不敢尝试。”金康笑笑说,中国国内造纸这行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要是在国内,我们连渠道都铺不开。但是在这里,商机无限。因为非洲大多数国家,现在什么都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我们是埃塞俄比亚规模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商,产品也主要在当地销售。这个国家1亿多的人口,我们相信这里市场潜力巨大,公司还预留了一条生产线的位置。”

“当然,我们也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且水电费又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金康说,这里的电费差不多只要人民币1毛多一度,相当便宜。

在厂区的办公室里,放着各个品种的成品,标有不同品牌名称。其中最贵的品牌是Viva,外包装非常精致,一个标准的盒抽,要卖到人民币5元一包,但依然很俏。埃塞俄比亚工作的一名中国导游,看到“Viva”品牌的纸巾,露出了惊讶和自豪的表情:“这个牌子我也用过,没想到是我们中国企业造的。”

从1家起步到不同类型5家工厂,扩容还在继续

距离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3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中部省奎鲁市。在奎鲁工业园里,有一家中国人办的冶炼厂,名为“津安公司”,是津巴布韦浙江商会的成员单位。这家公司是津巴布韦主要的铬铁生产商,在政商界都有着不小的名气。走进公司大门,“合作、和谐、共赢”赫然醒目。工人们正忙碌着,冶炼炉的火烧的格外的旺。越往里走,越能感受到扑灭而来的热浪。

津安公司:

公司总经理周学恭跟我们介绍说,他们之前在国内也是做矿石冶炼的,年带了30个人,来到津巴布韦组建的这家公司,看中的正是这里丰富的铬矿资源——铬铁矿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而津巴布韦铬的原矿储备排全世界第二,津巴布韦政府禁止原矿直接出口,大力倡导将铬矿加工成铬铁合金再进行出口。出口创汇,政府还会给予奖励。

浙金中心考察组在津安公司:

从冶炼厂开始,短短6年时间,津安已在津巴布韦布局了5家不同类型的工厂,其他的分别是选矿厂、氧气厂、石灰厂、洗渣厂,围绕冶炼的产业链越来越丰富,员工人数也已经将近千人。其实,有些厂刚开始并不是他们想建的,“实在是当地的配套产业跟不上”。比如,冶炼需要高纯度氧气,可是当地的供应完全满足不了需求,而且价格也非常高。“后来,我们就只能自建氧气厂,结果生产出来的氧气不仅质量好,价格还比别家低,在市场上很有竞争优势。”周学恭有些得意的说,现在我们还生产红砖,红砖在当地属于“硬通货”,价格节节攀升,依然非常枪手。

津安公司的目标是做成津巴布韦最大的铬铁生产企业,而他们的产业链也还在进一步扩容中,目前正在计划建设年产2万吨石墨电极厂、年产1.5万吨镁砖厂等与冶炼相关的配套项目,“这些耗材津巴布韦全部需要进口,如果建成,在津巴布韦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觑。”周学恭说,现在津巴布韦逐步开放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日趋平稳,国内已有企业对这些配套项目抛出了橄榄枝,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合作一起把这些项目尽快做起来。

来张当地美景:日落

新闻+浙江对非洲投资已超30亿美元

来自省商务厅数据,年,我省对非贸易额.3亿美元,占全国对非贸易额的15.2%。浙江从非洲进口39.8亿美元,同比增长77.1%,远远高于10.3%的对非出口增速。

与此同时,浙江对非投资迅猛发展,领域更加多元。截至年底,浙江累计对非投资额(总投资额)达30.8亿美元(中方投资额为27.2亿美元)。经商务厅核准或备案的在非浙商企业超过家,浙江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合作开发和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以批发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布局,投资领域不断扩展。

相关人士表示,在非洲开展经贸合作存在一定的挑战,当地存在基础设施亟需改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部分国家政局不稳等问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非洲市场庞大,资源极其丰富。非洲很多国家矿产、旅游、土地、人力资源以及葡萄酒、牛肉、坚果、甘蔗等农产品资源都非常丰富。同时,考察过非洲的人几乎都反映,非洲当下“什么都缺、什么都要”,浙江企业在当地的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对于在非洲投资、创业、经商的浙商的人数,尚没有一个精准的统计。不过,根据津巴布韦浙商商会会长王建红的推算,应该在数万,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向东看”已成趋势,把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

在非洲,生活正在悄悄地改变着

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其中四次曾抵达现在的东非沿岸。时至今日,从浙江一路往东直至非洲大陆,八千多公里的路程并没有能阻挡浙商的脚步。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从不缺乏先行者,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落脚点,非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他们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看到了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新希望,他们热切期待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向东看”已成趋势,而浙商们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古老的非洲。

津巴布韦浙江商会会长王建红:

Copy China,Look East

中国是非洲的学习榜样

饥荒、贫穷、脏乱、落后……时至年,如果有人再用类似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非洲这块土地,或许他会发现已经不太合适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过去12年中,曾经被认为是非洲最穷苦国家的埃塞俄比亚经济年均增长超过了9%,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满街飞窜的二手丰田车和小面包公交车之外,就是各种建筑工地。大多数工地的外墙上都喷涂着中国建筑企业的标识,还有的甚至挂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中文横幅。

负责接待我们的导游在亚的斯亚贝巴呆了五六年,几乎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她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的政府官员们最常说的一句口号叫做Copy China。这句口号如此的深入人心,就如同由中铁公司承建,贯穿亚的斯亚贝巴市区的首都轻轨线一样,深深地在距离中国八千公里的异国他乡扎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引入外资、驱动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今天的埃塞俄比亚正在学习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而“一带一路”又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和埃塞俄比亚不同,津巴布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从首都哈拉雷到著名的旅游胜地维多利亚瀑布城,到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西方风情。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国家很早就提出提出并贯彻“Look East(向东看)”政策。

向东看,看什么?按津巴布韦官员的话来说,想要在全球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非洲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在采访津巴布韦投资局(ZIA)时,负责外国投资的官员Faith Mabeza诚恳地向我们表示,“一带一路”实施后,津巴布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待着浙江乃至中国的投资者们,这将有助于津巴布韦继续学习中国在国家治理和发展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他相信这将帮助津巴布韦实现经济复兴。

政策扶持,享受优待

非洲吸引投资的利器有很多

祝建平是我们在埃塞俄比亚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他老家在嘉兴,年来到这里经营矿山机械。

埃塞俄比亚目前有30多家浙江企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制造、纺织等行业。祝建平的厂里有16个中国工人,70多个埃塞俄比亚工人,在当地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他给我们算了笔账,土地租金、工人工资、水电支出……这些项目在国内要占去企业很大一部分支出成本,但在埃塞俄比亚就大为减轻。电费平均0.03美元每度,当地平均月薪一百美元,非洲第二大的人口量不愁招不到工人,而生产设备从国内进口享受免税,企业所得税前三年还能减免,这样算下来,同样的经营规模,利润要比在国内多出不少。

著名的东方工业园区,年李克强总理曾经来这里参观考察。园区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完全按照国内标准建设,标准厂房、绿化设施、垃圾处理设备、员工宿舍楼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多平方米的综合食堂,连大厨做饭用的调料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作为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唯一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政府特意以它为模板制定了《工业园法》,在这里投资的企业享受到的政策更为优厚:所得税享受4-7年免税期,外汇留存30%,提供保税仓库,享受海关、税务、商检和质量标准等“一站式”服务等等。我们走访的几家浙商企业都已经在这里植根深耕,有的已经开始谋划更大规模的投资扩张。

为了融入中国的“一带一路”,传统的非洲正在努力实现新时代下的转变,我们所体验到的这一感受,在与津巴布韦土地、农业与农村重新安置部长佩兰斯·希里(Perrance Shiri)的非正式交流中得到了验证。希里去过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还曾经在中国呆过一阵子,他告诉我们这些“浙江朋友”,津巴布韦借鉴中国经验也建立了经济特区,还颁布了经济特区法,实施特殊的税务、用工扶持政策,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蓝天白云随处可见:

待遇改善,还能买福利房

生活正在悄悄地被改变

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涌入非洲,也逐渐改变着非洲当地人的生活。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超市货架上,由原木纸业公司生产的Viva品牌纸巾随处可见,由太阳房地产公司开发的CMC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了亚的斯亚贝巴标志性商圈之一。

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外的奇通圭扎镇一个充满中国式风情的厂区里,我们见到了Step-In-Style Garments公司的老板Jaidi。短短五年内,从一个小小的服装作坊,发展到当地规模数一数二的制衣厂,Jaidi说这全归功于他的合作伙伴,津巴布韦浙江商会会长王建红。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王建红来到非洲做起了服装生意。时至今日,她已经是津巴布韦纺织行业华人翘楚,手下多名员工都是当地人,还间接扶持了好几家当地企业,Jaidi的制衣厂就是其中一家。王建红很信任她的合作伙伴,这些年来她为他们提供服装原料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和管理制度,还间接改善了当地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因为工人待遇好,产品质量过硬,Jaidi的工厂在当地很有名气,他自己也被推举成为镇议会的议员候选人,他说,在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一切要归功于他的BOSS,也就是王建红的功劳。

十几年来,王建红在津巴布韦深深地扎下了根,她办了公司买了房子,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周围当地人的生活。她告诉我们,跟了自己7年的秘书就是当地黑人,和她关系好得就跟亲姐妹似的。“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和不少当地人都是像亲人一般的关系,也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正在默默改变着非洲面貌的远不止王建红一个,津安铬铁合金有限公司除了给黑人员工培训技术外,还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着员工福利房。多名当地员工翘首以盼,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没有想到过,在工厂上班还能买到比市场便宜好多的房子。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中国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新闻+

One Stop Shop Investment

让浙江来的我们感觉亲切

投资申请、税务财政登记、工作和居留许可,环境管理认证统统可以一次搞定,移民局、税务局、公司注册局以及矿业、地方政府、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等政府部门都集中在一个屋檐下,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当听到会议桌对面的津巴布韦投资局官员这一串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来自浙江的我们不禁会心地笑了,这个津巴布韦正在推进的One Stop Shop Investment服务,不正是浙江已经推行了多年的“最多跑一次”嘛。

之所以要推出这一服务,就要从之前的投资审批说起。据当地浙商说,以前投资、进出口审批要跑多个部门,有时候几个月都办不好,而在津巴布韦投资发展中心的一站式窗口注册公司,无论是银行开户、税务、海关、移民等等手续,一周内就能办完,还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看来,在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大家是想到一块去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36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