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国不仅是新能源技术的潜力市场,也是前瞻技术的最大消费市场。由前瞻科技所驱动的产品迭代,始终需要巨大的市场支撑——对于充分竞争行业,“规模效益”始终是无法逾越的鸿沟。文/《汽车人》吴毓在中美建交40年的时刻,期待中的回暖与欢愉并没有出现,反倒是两国经济背向而行的信号变得愈加强烈。收购阿肯色州前三洋工厂的方案已被中国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搁置,该方案涉及投资额约4.1亿美元;中国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迟了在美国建设一家纸业工厂的计划,该计划曾是“中国民企赴美最大的制造业绿地投资”;一度雄心勃勃的广汽集团也暂停了广汽传祺进军美国乘用车市场的规划,广汽高层称将在关税降低时再重新考虑……跨国车业的动作稍显活力,但也仅限于供应链的腾挪。运动相机厂商GoPro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起从墨西哥工厂为美国市场供货,其他市场(主要是中国市场)则延续“中国制造”的传统;美国第二大自行车品牌肯特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数量一度高达万辆/年,但从年Q3起生产业务将陆续迁至柬埔寨的新厂……当中美贸易冲突不见缓和的时候,最为纠结与忧虑的,或许不是往来于大洋两岸的进出口贸易商,也不是筹划扬帆出海的中国企业,而是那些在华发展的美系品牌与企业。自中美贸易擦出火星、谈判交锋出现反复,在华的美资企业普遍选择低调行事。饮料行业如可口可乐、星巴克,电子科技行业如苹果、英特尔,体育及服饰行业的耐克、锐步,汽车行业的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克莱斯勒、福特、林肯、Jeep,以及隐身幕后的埃克森美孚、雪弗龙、杜邦等寡头,都在持续地观察、谨慎地抉择。艨艟巨舰更怕行差踏错。为了保证销售及渠道的信心,即使面对关税的反复震荡,从美国进口产品的品牌也只能选择隐忍,有汽车品牌甚至不惜以关税补贴的形式稳固市场信心——不求锦上添花,只求平安度日。在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双积分”、“企业燃料限值”等政策不断施压以及贸易摩擦日益蚕食消费信心的多重影响下,今年1月至5月的中国汽车市场,美系品牌与日系品牌呈现出戏剧性的一幕。美系品牌的市场份额较年跌去1个百分点,销量更是只有去年同期的七成。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较年同期增长近3个百分点,东风日产进入排行榜前五,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排名也均有进步。数据显示,日系品牌的销量其实并未达到去年同期的水平——换言之,日系的“高歌猛进”,多拜美系的拱手相让所赐。美系汽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没有机会?潜在的市场又在何方?时势掌控英雄罗贯中谈变化,天下大势在先,天下英雄在后,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中国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是美系品牌能够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首要原因。今天,改革开放仍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全面性、制度性的对外开放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长期看,美资企业不但不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谈判桌上的筹码,反而会成为大国的角力的“受益者”。有专家称,中国与美国的角力,其本质是崛起之国与守成之国的较量,“崛起”完胜“守成”的结局现在已经注定。《外商投资法》已在今年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持内外资一致、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等亮点,尤其值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65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