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林下产品采集业,采集林下用于食用、药用、工业和观赏产品,培育发展野生菌类、竹笋、林菜等林下产品采集业。到年,全省林下采集利用林地面积达万亩。

竹笋产业是我省林下采集业的“主力军”,凭借种类丰富、竹林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为全省从事竹笋采集的竹农、笋产品加工的经营主体提供了一个生态和经济效益共生共荣的“绿色银行”。贵州生态、绿色、健康的竹笋产品也日益广受国内外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为人们绿色健康美好的生活助力。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竹笋采集业,推进产业全链建设,带动百姓增收,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且看贵州各地的实践与探索。

桐梓

产销两旺抢“鲜”机方竹笋闯大市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近日,记者走进桐梓县楚米镇的绿色食品工业园智慧直播基地,主播们通过短视频线上带货如火如荼,一旁的商品展示台上,即食笋、干笋、清水脆笋、水煮笋、毛壳鲜笋等各类竹笋产品琳琅满目。

“2个小时,30万元销售额!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遵义第二届方竹农民丰收节中,通过线上直播展销活动,今年丰收的方竹就拿下了不俗的成绩。”贵州娄山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董事李世君介绍,截至9月,公司在方竹笋产品销售方面成绩斐然,干笋、鲜笋、水煮笋等总计销售额达.04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56.05万元,电商销售成效日益凸显。

桐梓县楚米镇绿色食品工业园智慧直播基地,主播们通过短视频直播销售竹笋产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摄

相较于过去由收购商上门收货的“坐、等、靠”被动局面,如今桐梓县方竹笋不仅拥有齐全的线下冷链物流和稳定的直销市场,还搭上电商、短视频等新零售的“云翅膀”,让贵州大山鲜味闯入全国各地消费大市场。

为了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产销一体、标准统一、智能服务、高效配送、安全可控、闭环运营”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贵州娄山产业投资集团在绿色食品工业园规划了黔北渝南农产品展销区、商品零售批发区、大数据线上线下服务区、中央厨房集聚区、定点产品配送区5大区域,并将其划分成展销、电商、平价超市、大数据中心、产品加工等13个功能区,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统一运营、统一调度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实现了方竹笋收购全覆盖、方竹笋销售全辐射,让桐梓方竹产品从大娄山的“菜园子”走进了江浙沪、长三角、珠三角居民的“菜盘子”。

“目前,园区不仅建有方竹笋即食生产线、方竹笋清水包装生产线,还建成2条吨液氮速冻笋生产线、2条烘干线、2个高温库、5个冷冻库,有效提高了方竹产品加工技术,促进了方竹笋加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李世君介绍,年,该集团向上海及周边市场供应竹鲜笋余吨,预期今年可实现方竹鲜笋销售约吨。

产销两旺的可喜成绩,得益于该县正在打造的大娄山方竹产业综合体项目。

作为“中国方竹笋之乡”,桐梓县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方竹自然分布核心区之一。年,桐梓县实施了大娄山方竹产业综合体项目,从种植、产品研发、加工、交易、储存、物流、研学、科普等全方位提升方竹产业效益,着力构建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兴的竹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竹生产体系,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竹经营体系,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竹服务体系,力争建成中国南方食用笋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后,桐梓县竹产业综合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为全县实现乡村振兴、竹农增收致富加油助力。

桐梓县狮溪方竹笋林。王印摄(贵州图片库发)

此外,在今年中国·遵义第二届方竹农民丰收节活动中,启动了全国首个“新华·桐梓方竹笋价格指数”项目。指数发布将在精准反映市场价格、打造权威定价参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监测、科学种植、贸易决策提供“风向标”“晴雨表”和“避雷针”,也为桐梓县打造“中国竹笋交易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以竹造物、以竹为食、以竹兴旅。目前,桐梓县方竹林面积突破万亩,资源面积稳居全国第一。全县参与发展方竹产业的有20余万人,从事方竹产业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大户有余家。开发出无硫笋干、即食笋、鲜笋速冻、零添加水煮笋速冻系列产品,不仅畅销省内,还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云南等地。

“预计今年桐梓鲜笋产量可达5.5万吨,产值达6.5亿元。全县5万余户竹农,平均每户将增收0元。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通竹产业全产业链,研发多元业态,坚决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富竹’路。”桐梓县林业局局长梁斌介绍。

赤水

技术赋能提效益全链生产锁“鲜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通讯员陈真勤

10月12日,记者走进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箐竹笋用林示范基地,20余名竹农正冒着细雨采收箐竹笋。为了争分夺秒,将最新鲜的食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今年,基地不少竹农新购置了爬山虎运输车,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将3袋多斤重的箐竹笋从竹林里运到林子边的马路上,节省了人力背笋的运输时间。

“竹笋出土后生长速度非常快,采收晚一个小时或者早一个小时,都会影响笋子的品相和口感。”联华村竹农陈武应说,“竹笋最重要就是一个‘鲜’字,今天我们采收了上千斤毛壳笋,今晚就要由冷链物流车运送到重庆南川区,以保障竹笋品质。”

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竹农在采挖竹笋。王长育摄(贵州图片库发)

高品质的产品才有良好的市场,经过多年抚育,宝源乡联华村的箐竹笋个头大,肉质敦厚肥美,每斤毛壳笋收购价达3.5元,比去年提高了1元。目前,赤水方竹笋在上海每斤零售价格达7元,而冬笋每斤可达35元。

赤水市竹资源丰富,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近年来,该市立足资源禀赋,走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格管理、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原则,通过开展实施国储林建设、丰产竹林培育、低产林改造、笋用林培育、退化林修复等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改培楠竹笋、方竹笋、苦竹笋等笋用林基地,培育高产稳产的笋用林基地,提高竹笋产量和品质,推动林笋采集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赤水竹林面积达.8万亩,其中楠竹、方竹等笋用林面积达56万亩。

“宝源乡联华村箐竹笋用林是市林业局培育的笋用林示范基地之一,面积约亩。根据初步测产,今年基地每平方米出笋3至5棵,每棵毛壳笋重0.5斤以上,大的一棵就有两三斤重,亩产毛壳笋可达0斤以上。今年基地可产笋吨以上,产值约70万元。”赤水市林业局产业股股长蔡明俊说,这仅是赤水竹笋丰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市毛壳竹笋采挖量同比增长近50%,预计今年可采挖12万吨。

采集、售卖鲜笋,容易面临鲜笋老化、变质等损失风险。如何锁住大山中的这一口“鲜味”?储存、加工、运输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走进赤水市天台镇红赤水集团工旅一体化产业园,在生产车间内,8条智能化流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各种笋类产品订单。从鲜笋清洗、盐渍储存,到预煮、拌料、灌装、杀菌、检测装箱……每一道工序,游客都能在参观通道一览无余。在这里,各类竹笋相关产品要“过五关斩六将”达到合格才能顺利出厂。

“目前,我们每天要生产20多吨竹笋制品,以生产各种口味的即食笋为主。为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公司创新研发竹笋加工工艺,通过生物复绿技术生产出来清水笋,最大程度保留了鲜笋色泽、脆度、营养而广受欢迎。”红赤水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德刚介绍,公司拥有“红赤水”“桫椤妹”“自然传奇”“艾园”四大品牌,获得授权专利46项、注册商标75个,多个味道独特的单品,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红赤水集团竹笋生产外包检测车间,工人们仔细检查产品包装、品相等是否合格。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摄

既有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竹产业,又有专注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研究、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园区服务为一体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助力竹笋产业提质增效,赤水市通过深耕竹产业精深加工,深挖价值链,写下一根翠竹从笋到成竹带富了一座城的绿色传奇。

依托以红赤水集团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优势力量,赤水方竹笋、冬笋、春笋等各类竹笋变身各类舌尖美味,被送上国内外消费者餐桌。

年,红赤水集团产品销售总产值达2.9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功带动赤水竹笋产品入驻沃尔玛、家乐福、北京华联、大润发等国内外著名大型商超,成为西藏航空的配餐食品,并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此外,还入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线上销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销售网络。

正安

聚焦品质激活力 “拇指笋”有大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10月14日,深秋,正安县庙塘镇宝山村海拔1余米的方竹林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雨雾之中。村里的种植大户杨豪一家正紧锣密鼓地抢收今年最后一批方竹尾笋,削皮、剥壳、装袋、搬运……几人分工有序。只见,杨豪用刀在毛笋的笋壳上轻轻划一道口子,然后用食指从笋尖往笋根迅速一绕,拇指般粗细的竹笋便脱去外衣,露出鲜嫩的笋肉。

“前段时间,每天都有多人进山采笋,队伍浩浩荡荡。从重庆、云南等地以及本县来的30多个老板上山‘抢’笋,可热闹了。”杨豪乐呵呵地说,“今年赶上了好收成,产量好,价格也好。我们这里产的‘拇指笋’,品质非常好的甚至能卖到10元一斤。”

因为管护到位,今年杨豪家的竹林每亩可采集0多斤剥壳鲜笋,实现高产。短短20天,他家30亩方竹林采收的,加上从其他竹农手里收购的方竹鲜笋就有3万多斤,按照每斤3.7元的价格批发给重庆收购商,不到一个月,收入就有十几万元。

“这事要放在10年前,我想都不敢想。”杨豪说,过去,采笋人有个外号叫“钻山豹”,没有抚育过的林子,通行极其不便,笋子产量低、品相差,采笋也只能换点盐巴钱。如今,政府不仅修通了产业路、通组路,方便采笋,还指导竹农种竹育竹。他靠着这片竹林培养出了3个大学生,还在县城买了房子。每到管护、采收的季节,像杨豪一样,村里许多竹农都是开着小轿车进山的。

正安县庙塘镇宝山村竹农展示自家种植的“拇指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摄

年以来,庙塘镇大力改造、抚育低效竹林,新造培育竹林,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竹农技术培训力度。年,全镇方竹总面积达8.3万余亩,方竹鲜笋年均总产量达1吨以上,总产值达万元。

相较于桐梓、赤水等地的方竹笋,正安方竹笋虽然个头偏小,但其肉质敦厚、实心笋营养价值高、味道好,小巧个体便于加工生产,深受消费市场欢迎。

“为了在竹笋差异化竞争中谋取更大效益,我们将品质放在首位,主打直径2至3厘米左右、长度20至30厘米的‘拇指笋’。通过科学抚育,连续抚育时间不超过5年,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竹笋,逐步打造正安县方竹笋品牌。”正安县林业局副局长杨绍宏介绍。

在正安县九道水国有林场,万亩竹海不仅是旅游观赏的景点,还是竹农采笋增收的“宝库”。

年,九道水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盘活林地资源,将1万余亩可采集竹笋的竹林面积划分区域,分包给林区26户竹农,竹农享有竹笋采集权。林场则提供抚育、管护、采集等技术培训与服务,同时,向承包户按协议收购鲜笋,并支付采集工资和抚育费。

该林场场长王林波介绍,今年林场共销售鲜笋余吨,已向竹农发放采集工资与抚育费达8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正安县小雅镇木桥村的何登文便是受益者之一。3年前,他承包了10亩竹林,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竹笋产量逐年递增。何登文还改造发展了自家的20亩竹林,每年仅靠采收笋就能赚4万元。

如今,方竹笋已经成为正安县主导产业,原生方竹面积达22万亩,新造方竹面积48万亩,覆盖7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50余个村3.4万余户。现有方竹笋龙头加工企业1家、方竹专业合作社10余家。在企业带动下,正安鲜方竹笋俏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及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年,该县采收竹林面积5万亩,年产剥壳鲜笋1.2万吨,年综合产值达1.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竹农们关心的竹林基础设施问题,加大竹林繁育、抚育、采集等技术培训,重点推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建设,打破过去小、散、乱的经营状况,解决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形成正安特色‘拇指笋’的品牌合力,提升竹笋采集产业价值。”杨绍宏说。

发展林下采集业重在降成本提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林下采集业是指从事林下资源产品采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竹笋、野生菌、林菜等产品。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多样性,贵州大山的森林中许多天然、健康的“绿色宝贝”已成为带动林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然而,在92.5%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地和丘陵的贵州,发展林下采集业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受制于地理条件,很多生在大山深处的优质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形成病害传染、森林火灾等生态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森林质量。

另一方面,生活在林区的劳动力大多属于弱劳动力群体,在交通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从事林下采集业成本较大。就我省遵义地区的竹笋采集来说,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聘请一名采笋工人成本每天不低于元,有的地方还找不到工人。此外,每名采笋工人采笋时间成本高。遇到偏远的山区,一趟要走一两个小时才到竹林,来回就要三四个小时,每个人采笋量有限,劳动效率不高。合理布局产业便道、运输通道等已成为采集业群众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与时间抢产量的采笋季,如何降低竹农采笋成本,科学合理地可循环地用好“绿色银行”?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构建“科学配套、布局合理”的基础支撑体系。加大林下经济产业道路、灌溉、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其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并优先安排。

对于林下采集业来说,在科学确定产业开发利用强度前提下,加强交通、冷链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力度,让交通实现“布点、延线、织网”,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同时,还应加强装备研发推广,围绕轻便上山、采摘采集等重点环节装备开展联合攻关,加大小型农机使用投入,不断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编辑唐怒娇

编审方春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1387.html
------分隔线----------------------------